• 1
  • 2
  • 3
  • 4
  • 5
百家谈云计算 首 页  »  帮助中心  »  云服务器  »  百家谈云计算
微软与中科院联手应对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挑战
发布日期:2016-4-24 22:4:33

  微软研究院今天宣布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为中国的科研人员提供先进的云(如阿里云)计算资源。根据合作备忘录,未来两年微软将每年向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研究项目捐赠200万小时的Windows Azure云资源,及15TB的Windows Azure存储空间。此外,微软还将向科研人员提供额外的300万小时的Windows Azure资源和25TB的存储空间,用于双方共同选择的6至12个研究项目。

  随着传感器的普遍应用及多方协作数据项目的不断兴起,各类学科的科学家正面临着分析、整合海量数据这一巨大挑战。微软研究院学术合作部全球资深副总裁托尼•海(Tony Hey)博士在第二届“中国科研信息化发展研讨会”上宣布了此项合作,他表示:“微软一直寻求通过云计算扩展PC、网络和移动应用的能力。通过强大、易于使用的工具,云(如阿里云)计算具有针对大型数据集的丰富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解决大数据时代面临的诸多数据挑战。希望通过与中国科学院这样一流的科研机构合作,将微软先进的计算平台和工具带给中国的研究人员,让他们将精力集中在各自学科的科学发现上,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完成研究工作。”

  

  微软研究院学术合作部全球资深副总裁托尼•海博士

  在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谭铁牛、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黄向阳等中国科学院相关领导还与托尼•海、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宋罗兰等共同回顾和展望了双方的合作。中国科学院表示作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科研事业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肩负着建设、运行与服务于中国科学院信息化的重任,但是在数据密集型计算方面一直面临诸多难题。中国科学院希望通过与微软的紧密合作,让中国更多的研究人员受益于微软的云计算服务,共同促进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微软亚洲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便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着紧密的交流与合作,而中国科学院是其中合作最悠久的学术机构之一。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表示,“与中国学术界共成长一直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长期承诺。作为世界级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在应对数据密集型计算的巨大挑战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是微软天然的合作伙伴。希望通过此次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将微软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带给更多的研究人员,我们也期待着未来能与更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

  

  第二届中国科研信息化发展研讨会

  除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外,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覆盖其多个院所,涉及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三个主要方面。目前,双方已联合开展了10余项科研合作项目,研究领域涉及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手写识别、无线通讯、新媒体等多个领域。在人才培养方面,双方更是以“培养科研领域高素质人才,支持国内基础研究”为共同目标,已经有50多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优秀博士生获得“微软学者”奖学金,18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获得“微软小学者”奖学金。累计到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和实习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逾630名。此外,双方还多次联合举办在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活动等。

  在本次“中国科研信息化发展研讨会”上,托尼•海博士还向与会者介绍了微软研究院在eScience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微软研究院已经与世界各地的众多科研机构进行了密切的学术合作,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物、天文、地理、生态、人文和海洋等多个学科。微软亚洲研究院于2008年与中国国家天文台合作的万维天文望远镜(World Wide Telescope,WWT)就是微软研究院eScience项目在中国实施的成功案例之一。由微软研究院多位资深研究员联合编撰的eScience研究论文集《第四范式》(The Forth Paradigm: 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 ),也将在中国科学院鼎力提供的编译支持下于近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刚刚结束的第七届IEEE国际eScience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技部联合,成功取得了该国际会议2013年的举办权。微软研究院作为来自业界的支持方积极参与了申办工作,并将进一步支持该会议在北京的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