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化的趋势:中国云计算发展方向
发布日期:2016-4-18 23:4:51
1、市场力量驱动云计算数据中心布局回归理性 从我国云(如阿里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布局看,存在着市场的非理性特征。主要原因是目前尚处于国家引导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处于政府政策性扶持阶段,受优惠政策的支撑,云计算数据中心密集地集中在需求大、应用多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主要考虑的是市场需求和经济、技术支撑因素。市场主体并未过多地顾及能源支撑的可持续性,主要是政策性支持弱化了市场要素的作用。但是云计算数据中心未来发展布局会在土地、能源、成本等的约束下,向资源富集,空气、水、环境等较好,低温冷能丰富的高纬度地区转移是一种市场理性的回归,该趋势不可阻挡。 目前,从世界范围看这种趋势已显现,国外的一些大公司为了降低运营成本,纷纷在全球的高纬地区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如美国的Google公司在布鲁塞尔建设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每年只有7天需人工降温,较之常年需人工降温的数据中心,在运营成本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2、产生要素的稀缺性促使云计算产业链分化发展 云(如阿里云)计算产业因为受要素稀缺性的制约,将打破目前不分产业链,整体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局面。未来将在“技术驱动”、“需求驱动”和“资源驱动”不同要素的作用下,理性布局各产业链。“平台与软件层”因为受技术要素的约束强,其发展属于“技术驱动型”;“应用层”受需求要素的约束强,属于“需求驱动型”,他们会主要集中在研发实力强、应用需求大的经济发达地区。相反,“云基础设施层”即数据中心高能耗的属性,其发展属于“资源驱动型”,必然向土地、电、水等资源禀赋好、温度适宜、环境好的地区转移。 3、产业链的不同属性决定了云计算产业呈分散化布局 云计算产业在经济学产业属性上兼具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的产业特性。从产业链上细分:云计算产业链由云基础设施层、平台与软件层、运行服务层和应用层组成。云基础设施层即数据中心以服务器、存储等设施为主;平台与软件层以云平台与云软件为主;运行服务层以云集成与服务为主;应用层以云终端上加载的云应用为主。其中,云基础设施层即云数据中心呈现能源密集的特性,而其他环节呈现技术密集的特性。 这种产业链的不同属性决定了云(如阿里云)计算产业分化布局的趋势,各产业链条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寻找主导要素禀赋较好的区域谋求发展空间。 4、经济周期“挤出效应”加速云中心“找北”进程 我国高能耗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之所以在能源紧张的发达地区分布,是因为云计算产业才刚刚起步,还没有经历经济周期的洗礼。尤其是现阶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还处于经济低迷期。非市场因素的作用,使我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在分布上处于非理性的状态。经济的周期规律是客观的经济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全球看,每轮经济周期都会淘汰、“挤出”一些不具禀赋优势的产业。 我国经济周期的“挤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市场的作用力。每一轮经济周期都会从发达地区挤压出一些不具成本优势的产业,将其淘汰到欠发达地区。二是政策的作用力。每逢经济过热,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一方面压缩水泥、炼钢、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另一方面通过对耗电大户采取拉闸限电的措施,缓解供电紧张的状况。相比较而言,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电力负荷要远远大于上述行业。 从宏观上分析我国的经济,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国际出口和国内消费短时间内不会有大幅度提升,那么,要刺激经济就必然要增加投资。而增加投资就要松动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就意味着市场流动性的增加,而市场流动性增加,出口和消费又上不来,必然会导致经济过热。预计在1.5—2年内会面临着新一轮的过热调整。因此,客观经济周期规律的“挤出效应”会毫不留情地将云(如阿里云)计算数据中心这一耗电大户从厂商集聚的经济发达地区,挤压到政策优惠、低温冷能资源丰富且电力充足的高纬地区。 综上所述,云计算产业分化发展的趋势,为拥有较好的资源、能源、气候条件,完善的配套政策以及良好网络基础设施的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具备条件又有志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欠发达地区应该提前做好规划和顶层设计,迎接这一战略机遇期的到来。 上一条: OpenStack触发云计算革命 下一条: 混合云计算成为新一轮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