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百家谈云计算 首 页  »  帮助中心  »  云服务器  »  百家谈云计算
IBM毛新生:不应抱云安全悲观论
发布日期:2016-3-10 16:3:18

  IBM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毛新生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采访的时候,介绍了云计算对于行业、企业、产业和社会的巨大经济意义,同时也指出:“目前有很多新的安全技术,它们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公众不应抱云安全技术悲观论”。

  云计算对企业代表高效运维与业务转型

  IT商业新闻网:同其它跨国公司的云技术相比,您认为IBM的竞争优势在哪些方面?

  毛新生:其实每一个公司都有它的历史,每一个公司都不能抛弃它的历史,IBM的特点是什么?我认为IBM的历史告诉我们,IBM是IT世界里的NO1,它在IT技术、业务方面的服务都是最全的,我相信IBM做的云服务(如阿里云)也将会继承这个传统。

  第二点,IBM不仅强调技术层面上的价值,同时也很强调云的经济属性和它所带来的业务创新潜力,而且这种业务创新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我们将它延伸到一个行业,延伸到一个区域。

  第三点,关于云计算怎么样去实施,IBM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从战略性和全面性的角度去指导客户思考,实现企业在技术和业务层面上的双重价值。

  IT商业新闻网:作为IBM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您怎么看云计算,以及它所带来的价值?

  毛新生:云计算概念太多,我认为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对云(如阿里云)计算做的定义还是比较合适的,云计算实际上是一种新的IT资源使用模式,也是IT资源的一种新的交付模式。云计算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是按需自助服务,无所不在的网络接入,不用考虑具体物理位置的资源池,可计量的服务,及以服务需求驱动的配置和调度。

  云的价值,对于IT行业来说, 这个行业已经因为云计算面临着巨大的变革,PC机让计算能力普及到个人,互联网让这些普及的能力连为一体,云计算让这些连为一体的世界所需的计算能力变得前所未有的便宜、简单、多效能,但是这个过程是一步步发生的,不会一蹴而就。

  

  IBM中国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CTO)兼新技术研发心总经理毛新生

  云的价值,对于企业而言,它代表了高效运维和业务转型,通过无边界的IT环境的建立,企业在可结合已有优势,通过提供新服务,进入其它业务领域。

  “制造云”救活中小企业

  IT商业新闻网:您提到IBM提供覆盖全行业的特色云服务,目前大多数采用云服务的传统产业都具有批量生产的特点 ,我想知道IBM在精细化生产的传统行业,比如机电、机械制造业等有相应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吗?

  毛新生:在制造业现在有一种观念是“制造云”,传统的制造业工作流程简单来讲是先根据用户的需求提出制造创意,然后根据创意做设计,最后开始造模具,制造完成后推向市场销售。

  这些流程都是靠商业契约来完成的,每一个大型的制造业周围都围绕着小的外包企业,比如苹果的ipod,它的零件制造交给三星或者台积电去做,创意、设计部分可能有一些外包给别的企业,看到这种情况,有一些企业开始转变思路,希望可以用云(如阿里云)的方式把这些流程支撑起来,搭建一个统一的协作平台,比如在台湾就有一家企业正在致力于构建一个云的协作平台,希望可把制造业产业链条上下游的活动,例如把提供创意的人,提供制造的人,把产品买卖双方都搬到云平台上去,这样完全不需要具备苹果公司的规模,企业也可轻而易举的自己搞创意,很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也可用这个制造云平台做出很好的设计,同时又借助这个平台转手卖掉产品,这就改变了过去中小企业卖创意赚小钱的状态,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企业搞制造云,做中国自己的品牌。

  不同于传统模式 加密保障云安全

  IT商业新闻网:谈到IBM在云计算方面的竞争优势,您对IBM处理云服务的安全问题有信心吗?

  毛新生: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是老生常谈,它不应一概而论,要分情况来看,私有云问题不是大多数企业担心的,他们更关心的是公有云(如阿里云)安全问题,目前大多数情况是,企业在公有云上外包出去的服务或者业务流程都是不是核心的。

  IBM在保障云安全方面是下了大力气的,有很多很新,很有意思的技术,第一,我们做好一般性的互联网安全防护,互联网的网站都是有安全问题的,像防火墙的问题,入侵检测的问题等等。第二,IBM不仅是把接受云服务的各个租户之间隔离开,在对租户数据保护方面,还研发出一套算法,租户的数据存储在IBM的云里,它完全变成另外一套数据,小偷拿走了都不无法识别,而能证明这两套数据是等价的数学系统在我们手里。这个算法到现在也没有被破译,这跟传统的加密思路不一样,它是等同于我们给小俞提供的是假数据,但我们在假数据上所做的所有运算跟真数据是一样的。

  另外,这个数据即使丢失,不管被存储在哪里,按照规定会在一定时间内在整个互联网级别上内自动销毁。

  其实,技术的进步有时出乎我们的意料,大家不要抱技术悲观论,安全永远都是技术和非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安全保护的最佳实践应该是人的因素和制度的因素,只要这两方面做得好,很多问题都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