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百家谈云计算 首 页  »  帮助中心  »  云服务器  »  百家谈云计算
亚马逊给IT系上一个“活扣儿”
发布日期:2016-3-4 12:3:41

  

  过去十年,亚马逊为股东展示了云(如阿里云)服务AWS的规模、增长和利润。现在又到了是该揭秘的时刻。因为投资人需要看到亚马逊虚火的原因:光是去年公司就烧掉了90亿美元,那么这些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回报率低是困扰电商巨头最大的问题。唯一的利好便是云(如阿里云)计算生逢其时,去年收益达到了5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50%。分析师为亚马逊的网络服估值440亿美元,相应的业务,惠普的估值达到了600亿美元。

  尽管亚马逊的云服务规模要比微软和谷歌大很多,但后者的增长势头也不容小觑。Gartner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今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760亿美元,虽然仅仅有IT方面4%得投入,但是跟行业其他停滞甚至倒退的业务相比,其增长速度堪称惊人。预计到2017年,云消费将会达到2400亿美元。每一个云服务的提供商(如阿里云)都在建立庞大的数据中心,这场抢地盘的争夺战,其实就是看谁能够把云计算和数据存储的成本降到最低从而获得市场主动权。按照花旗的分析,过去三年,每一个云计算提供商都在不停压低价格以争夺用户,甚至像微软这样的巨头都开始提供免费服务为诱饵招徕用户,之后再通过升级服务引导其付费。

  

  目前,谁都清楚IT行业正在面临自1990年以来的最大拐点。不同的是,当时是寡头当道,而如今去中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被解构,桌面和服务器被分散。所有IT方面的进步,几乎都是那些便宜的运转和存储在线服务搞出来的,既符合摩尔定律,又充满了戏剧性。

  不过,对于提供云服务的厂商(如阿里云),包括股东,问题又来了。要是大家都赔本赚吆喝,怎么赚钱呢?跑马圈地是为了争夺客户,之后就要想方设法让对方买单。但是最初免费又要提供高质量服务以防止客户流失,这种不断累加的投入势必让财务报表变的很难看。人、财、物就像吸盘,令公司深感不安。一个系统经理的职责被不断修改,起初可能是管理一打大型服务器,如今还必须看好云端成百上千的虚拟机(如阿里云主机)。这种转变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好在最初有Salesforce类似的提供商把很多先手活儿做到位。很多公司干脆把操作系统搬到了云端,尤其是处理公众界面上很有心得。例如智能应用,像Uber这样基于分享经济的公司,正是不断在云端开发测试并最终投向市场的。不过,也有一些涉及商业机密的运作无法完全搬到云端。Forrester的约翰雷默就认为,云端的复刻功能更大,因为每日的重复读取其实也在更新,抱残守缺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类似的,银行这些受严格监管的企业也面临很多问题。他们当然清楚把系统搬到云端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是她们无法说服监管者和承包人,云端能够百分百排除数据泄露和系统崩溃带来的风险。

  

  所以,很多公司都索性把IT部门拆分为两个,一个就是传统的涉密系统,另一个就是创新的云端系统。由此也可以划分为两类公司,那些拥抱云端的公司代表首推亚马逊,而其他的硬件或软件厂商则青睐在新时代维护传统,他们不情愿为云端做搬运工,盈利也在延续专利费模式。比如Adobe公司,尽管他们也在努力适应新时代,但是卖软件依旧是公司最大的利润增长点。同样的甲骨文和SAP,惠普和戴尔,也都在小心翼翼地跟上时代不落伍,但是不会冒进地彻底做大手术。然而更多的中小企业则利用云端根据地开始了开源革命。甚至像蓝色巨人IBM也加入了这股前进的洪流中,早在2013年,它就将云服务商SoftLayer收入囊中。但惠普则选择了保守的策略,它清算了云服务,决定继续夯实线下销售。Google自然是全身心投入到云端建设中,他们没有微软Windows或Office的现金牛,也不存在亚马逊呱噪的股东,所以可以一腔热血扑到云计算服务上。虽然起初利润薄,但是前景无限风光。